《 大正新修大藏经09册 》(No. 0266 佛说阿惟越致遮经)
阿惟越致遮经八等品第四
佛告阿难:“如来.至真.等正觉何故赞扬菩萨八等之义?于此菩萨远于八邪,获致脱门而无所著。

“不猗八正,度凡夫法,立于道义,获致中正,超于凡俗,愿立道慧,不见得涂,出于邪迳,常住正观,获平等迹。离于贪身,愿住道义,逮致佛身。除超人想,常思佛教,等心一切。

“远众生着,常处无猗,诸法悉断。所以者何?法不可获,身所崇力;离世俗籍,慕度世典;获定法界。不逮道法、亦不离俗,释有无义,遵修平夷。舍断着想,去来现在心念无殊,不得道意。所以者何?等志一切遵修普慧,毒火、刀杖不能危身。

“悉舍诸界致于佛土,不离诸道立无去来,道所往来辄弘大安,故曰菩萨涂不有住。所以者何?佛道则空,是故无处。以无所住,刀不向身,无能害者,斯谓获安。适逮此行,无学不学,亦非所求。不得圣贤,志未尝慕。以是之故,刀不能害,身无能动摇。一切道遵空,分别空慧,刀不能害。

“用弘大慈愍,于众生得寂定界,逮澹然界。弘施非哀,弃捐瞋恚。其行慈者,则发明慧,以慈化世,成就大哀。不得人处,厥慈具足,刀不能伤。

“等于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,等于法界、平均之界,道无若干。不兴识念,无有瞋恚,离于调戏,寂然无音。法界如此,度诸所有,菩萨造行,诸可专心。一切音声所至到处,法莫有所奉,不住终始。

“群黎所趣但音声耳,所为了了讲法化者,有无说想与其言也。以舍我想度诸音声,越于等邪,逮得是教。解一切法,言音声耳,亦不获法,莫有度者。是谓八等。未尝慕着一切音声。”

佛于是颂曰:

“以住于八等, 逮致八解门,
于八无所著, 是谓为八等。
越八凡夫行, 得住于正议,
不睹中间慧, 是谓为八等。
超度俗夫行, 得住于佛道,
于是无所获, 是谓为八等。
远离众邪见, 遵修于正见,
获致平等道, 是谓为八等。
以除于贪己, 而立正圣道,
逮致得佛身, 是谓为八等。
弃捐众生想, 常志修佛行,
平均吾我人, 是谓为八等。
得越众生想, 住于无所处,
诸法尽逝过, 是谓为八等。
捐离于俗法, 奉修圣正教,
而致寂然义, 是谓为八等。
所去为俗法, 佛道亦如是,
于此法无得, 是谓为八等。
言有一本耳, 无有二元际,
蠲除如此念, 是谓为八等。
不处于中间, 无志断着行,
道慧如平一, 是谓为八等。
不得过去心, 当来亦如是,
平夷于现在, 是谓为八等。
始无心所由, 其发道意者,
此心不可获, 何缘如致道?
以入无所著, 如圣无可获,
以故刀与毒, 莫能危之者。
脱离于五道, 众相之所由,
具足于往返, 是故谓无欺。
道舍不周旋, 所言音声耳,
弃除诸响着, 是故不自欺。
不得其所由, 从来亦如斯,
去来惟音身, 但劝于学者。
安化故有言, 其安亦复空,
以应如此学, 故能不自欺。
菩萨所玩习, 了学如此慧,
一切无所断, 是谓不自欺。
彼不自贪己, 设有利刀刃,
不能加害身, 莫有动摇者。
普慈于一切, 乐道之大哀,
捐除恚害心, 利刀莫能加。
设有欲害者, 自计身空无,
而致获佛道, 刀则何缘伤?
逮得澹然句, 弃除诸恶道,
一切殃尽灭, 刀刃不能害。
成就于明慧, 圣达无所乏,
显耀逮佛道, 以故刀不害。
欲界及色界、 无色为三界,
等同斯三界, 是故不自欺。
等种成正觉, 不见名别异,
无阴岂所净, 清净远调戏。
入斯平等迹, 故曰为菩萨,
若着音声者, 无离于五道。
虽言至法界, 讲其无所去,
以逮不住忍, 谓之为八等。
分别诸响应, 讲说寂然法,
无念非有名, 故谓为八等。
除释一切音, 而得无声界,
不着一切响, 是谓为八等。
因声解诸法, 一切法自然,
诸法无有名, 不见有度者。
阿难!我是故, 赞扬正八等,
义响而趣斯, 是亦无所获。”

佛告阿难:“如来.至真.等正觉叹美菩萨演八等声,斯议所趣权慧方便也。”